8月28日,经过连续奋战,前往三亚支援的海口支援队完成了天涯区海榆西线往返20公里路段的清障工作,不仅让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重新畅通配资网官网网站,更让这条被断枝落叶覆盖的街道重拾整洁,用实干为三亚灾后恢复注入力量,也让两地同心抗灾的暖流萦绕街头。
多岗位协作啃下“硬骨头”
28日上午,在三亚天涯区海榆西线沿线,海口支援队的清障作业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大家加加油,今天就把这条路彻底打通。”施工现场,海口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科二级主任科员唐招卫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各个作业面。
海口支援队于25日上午抵达三亚后,首先开始海榆西线往返20公里路段的清障工作,并于当天抢通道路,恢复车辆通行。“通路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全面清障难度更大。”唐招卫介绍,清运工作不仅要协调卡车、抓机等重型设备清运大块断木,还得细致清扫绿化带、人行道里散落的枝叶,确保每一处角落都恢复整洁。经过连续3天的鏖战,清障工作终于迎来收尾的关键节点。
路中心的绿化带中,一棵直径近1米的大树倒伏在地,海口市公共绿化所的绿化工人杨国提着二三十斤重的油锯,快步从另一作业面赶来支援。油锯启动,尖锐的嗡鸣声响起,木屑四处飞溅,杨国却丝毫没有躲闪,双手稳稳握住机器,凭借多年练就的高超技艺,精准迅速地将粗壮的树干切割成段。完成作业后,他抖落身上的木屑,快步赶往下一处作业面。这些天,他每天需要提着油锯来回步行十几公里。
展开剩余58%“我们是城市的园丁,也是树木的守护者。”杨国告诉记者,每当气象台发布台风预警,他和同事们就需要对城市里的树木进行修剪、加固,尽可能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害。从“威马逊”到“摩羯”,从事绿化工作24年的他,早已在一次次台风灾后恢复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在这点活儿,难不倒我。”杨国笑道。
8月28日9时许,海口支援队在三亚天涯区海榆西线的清障作业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海口市融媒体中心特派记者 杨忠凯 摄
暖心互动彰显抗灾温情
随着较大的树木被切割运走,环卫工人们开始清理细碎的枝叶,大家使用背篓、袋子等工具,一点点将枝叶转移至垃圾转运车,路面逐渐显露出原本的模样。
“上次‘摩羯’台风过后,我们曾连续两三天通宵作业。”海口京兰公司一中心一班班长李月转一边招呼组员们歇息喝水,一边和大家聊起当年抗灾的紧张场景。“咱们是‘城市美容师’,看着街道因为我们的努力重新变得干净整洁,心里是很自豪的。”环卫工人吴卓信笑容朴实。
当清障作业推进到一家零食店门前时,店主陈女士搬出两箱冰镇饮料,热情地招呼正在作业的环卫工人们:“大家辛苦了,快过来歇会儿,喝点水降降温!”陈女士告诉记者,看着工人们顶着烈日连续作业,她心里满是感激。“这么热的天,他们太不容易了,非常感谢海口前来支援的工作人员。”陈女士说。
当天17时许,海口支援队负责的海榆西线往返20公里清障作业圆满完成,这支高效专业的队伍,也随时准备着奔赴下一个需要他们的“战场”。
转自:海口市融媒体中心特派记者李欣
来源:海口日报配资网官网网站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头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